第32章 不为帝?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
好书小说网 >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> 第32章 不为帝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2章 不为帝?

  第32章不为帝?

  方国珍坐在主位上,却还是不说话。

  严凌知道,此人已经动摇,只不过身为一方诸侯,多少有些拉不下脸来,说那投降之语。

  于是他决定加一把火。

  “国珍兄。”他突然开口,却没有称呼方国珍的官位。

  主位上的人影疑惑地抬起了头。

  “你还记得当年你答应,欠我一个人情吗?”严凌微微笑着。

  方国珍愣了愣。

  时光仿佛回到了当年的严家大堂,那个年轻人手握长剑,呵斥着家丁松绑。

  “当然。”他笑了:“你要在这里用掉?要知道这可是我方国珍的人情,宝贝得很呐!”

  严凌点点头:“国珍兄,你我若是同殿为臣,岂不快哉?”

  方国珍闻听此言,先是沉默了一下,随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,似是做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,又像是终于放松了一般:

  “好,好,好!既如此,我便依你!”

  “浙东方国珍,归降吴王!从此愿鞍前马后,为王前驱!”

  他从主位上走下,向北跪拜,遥遥冲应天叩首。

  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,方国珍降。

  自此,江浙归心。

  当然,方国珍的投降自不会是因为严凌那所谓的人情,这不过是给方国珍的一个台阶罢了,就好像曹操平定张鲁,都已经把人家干到老家了,才把汉献帝拿出来,说两句“归顺汉室”,表示你是回归正统,给个台阶。

  没有步步紧逼的朱亮祖,方国珍才不会这么好说话。成大事者,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料。

  双管齐下,软硬皆施,才不费一兵一卒,克此坚城。

  严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,吴军全面接管了方国珍的地盘,这次他并没有耍什么小花招。朱元璋也信守承诺,给予了几位兄弟官位,为首的方国珍更是被封归德侯。

  不过,老朱还是留了个心眼,作为魁首的方国珍,虽为广西行省左丞,但却是只享食禄,并不上任。

  毕竟曾经是一方的诸侯。

  但即使是这样,他下半生依然享尽荣华。

  洪武七年五月八日,方国珍逝世,葬于南京城东,朱元璋亲自设祭,着翰林学士宋濂为《神道碑铭》以祭。

  此一生,亦是不枉。

  ——

  ps:《明史》:“国珍首乱,反覆无信,然竟获良死。”清朝人对于方国珍最后享尽富贵而死的死法都无法理解,只能说老朱创业早期是真的宽宏。

  ——

  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,韩宋龙凤十二年,应天。

  朱元璋的吴王大殿。

  他像以往一样端坐于主位之上。

  “各位,有何事务,可呈上商讨。”他发出了指令。

  按照以往的经验,此时群臣已经开始忙不迭地上奏了,这边来一个“某地财政不足,请求拨款”,那边来一个“某地遭到敌军进攻,请求征讨某某某”,热闹非凡。

  然而,今天他这句话说完之后,下方依然一片寂静。臣子们就像是商议好了似的,缄默地并不开口。

  朱元璋眯了眯眼睛,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。

  今日的会议,似乎与往常不同。

  没有让他等太久,站在队伍前列的几位大臣互相看了看,李善长向左跨出一步,跪拜在地:

  “吾等恭请殿下即皇帝位!”

  他话说完,仿佛是一个信号,身后的臣子们同时左跨,整齐划一地跪倒:

  “吾等恭请殿下即皇帝位!”声音洪亮,震得大殿嗡嗡作响。

  几位重要的武将都出征了,因此此次带头的,主要是文臣,具体来说,是右相国李善长带头,加上刚刚回来的严凌,以及汪广洋、刘基、朱升等人。

  不等朱元璋开口,李善长已经继续说道:

  “殿下,您自濠州起兵,从未有存土,到如今成就大业,四方群雄,已经被您扫除殆尽,吴国百姓尽皆归心,这正是天命在您的写照啊!希望您可以早登帝位,满足我们臣子与百姓共同的愿望!”

  劝进!

  朱元璋的脸上,一抹喜色划过,然而紧接着似乎是想到了什么,眼底不由地掠过阴霾。

  他深吸了一口气,已经恢复了平静,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着:

  “不必了。”

  “如今虽然已定数省,然而尚有敌人环伺,天下土地依然大多荒芜,百姓流离,这哪是称帝的时候!自古以来得到天下的皇帝,海内均是臣服,天下人全部归心,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尚且谦让不敢当,可见他们的德行。”

  “我以前还笑话陈友谅,才占据一隅之地,便迫不及待地想要称王,骄狂之势可见一般。果然没过多久,他便灭亡。如果此时我称帝,岂不是和他一样招人笑柄?我岂能再犯他这样的错误!如果天命真的在我,那么帝位早晚便是我的,又何必着急呢?”

  “诸位,退下吧,今日之事,到此为止!”

  下方,李善长还待再劝,朱元璋却一拂袖子,径直转身离开,丝毫不像之前那只是假意的推脱!

  众臣见此情形不由地面面厮觑,李善长和严凌对视,眼睛里都是疑惑。

  殿下,真的不欲为帝吗?

  ——

  不为帝吗?谁不想呢?

  可是,有你在,我怎么称帝啊……

  小明王,韩林儿。

  朱元璋大踏步地在宫殿里走,心里尽是不悦与后悔。

  早知道就不把那个家伙从安丰救出来了,让他和刘福通一起死在里面,不好吗?

  今天的事情和之前即吴王位并不一样。

  事实上,朱元璋的吴王,是群臣劝进而自立的,并不是韩林儿封的。

  这使得这位韩宋皇帝,朱元璋名义上的领导,存在感愈发的低下,也正导致了今天,诸臣无视了滁州那位皇帝,直接劝谏他登基,或许在他们心里,那位所谓明王,只不过是以后的朱皇帝一纸诏书的事情罢了。

  毕竟朱元璋这偌大的地盘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,除了名义上隶属于红巾军体系,实际上他和韩林儿那一部的红巾军没有半点瓜葛。

  还皇帝,他凭什么?

  但是朱元璋,还是很注重自己的名声的,他不可能在韩林儿还活着的情况下,便自立为帝。

  禅让?他思考了一下。

  昔年曹丕搞了一个禅让,但是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
  而且,如果是那百年前的赵宋,朱元璋或许还会考虑一下,这韩宋……

  吴王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。

  他叫来了侍从:

  “孤记得平章政事严凌之前自浙东回来,孤放他休沐,至今也有月余了吧?”

  “叫他过来,孤有要事要他去办。”

  感谢“季曼曼cctv”、“豌豆先生的小女儿”、“执剑行九州”、“大形若希”、“书友20220218123843409”、“书友20190603175657132”、“乱世明臣”、“茶叶罐子”的月票,感谢!

  感谢“书友20210618061709049”、“情殇难劫”、“大汉二十六帝仍在”、“书友20190603175657132”、“四爷呀”、“lorkchen”、“般若妙心”的推荐票,感谢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aoshu7.com。好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haoshu7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